09修行是修心養性.調整行為 (4.3我們是本位主義或換位思考N107)

091N107周哈里窗理論 2024.0508

09修行是修心養性.調整行為 (4.3我們是本位主義或換位思考)

 本節大意: 直性子藏不住心裡話,有話直說的確比較容易得罪人,學習認識與瞭解自己的個性,透過自我反省慢慢來調整,這也是語言表達藝術的一環。

 

09-1直性子藏不住心裡話,有話直說的確比較容易得罪人

有夥伴說自己認為善良,別人也有同樣的看法,你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個性比較急,比較直性子,藏不住心裡話有話直說,不過有話直說的人的確比較容易得罪人, 因為只站在自己的立場發聲叫做『本位主義』,本位主義是用我的想法,用我的立場來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夥伴說:「我有什麼說什麼,我想什麼就說什麼」,那這個情況可能比較沒有考慮對方的立場與想法,只想到自己而沒有想到別人,現在我們是就事論事來做分析,沒有在批判誰,所以大家聽聽就好。

 

剛剛夥伴講的一個例子,你已經在煮飯了,對方來到廚房對妳說:要早一點煮,又要求怎麼樣…他是不是這樣說呢?他沒有沒可能有事情要出門,想早一點吃?或者他只是善意的提醒你一下呢?因為他不瞭解你現在工作進行的狀況,他也是急性子比較容易緊張,怕你沒有把事情做好,沒有辦法準時開飯…等等因素,反正他有他的立場考量,或者他只是考慮到大家都肚子餓了,我們不清楚他的想法。

 

如果我們直接就說:「我就已經在做了,你還在那邊….」,對方聽到了可能覺得我們是不耐煩,不想聽她說,這樣是否也傷了她的心?凡事三思而後行,說話也是,就稍微想一下再回答,同樣一句話說出來,其實意思一樣,但是對方解讀,聽的會可能不一樣。

 

剛剛的例子夥伴說:「我現在已經在做了,你還… 」就好像認為:「你不用提醒我,不用多說啦 !」思考一下:他今天為什麼會跟我這樣說,「想指導我嗎,或者怎麼樣?」對方想要什麼?對方是要管你?還是好意提醒你?或者覺得你動作有點慢吞吞的,各種可能性。

 

想要經營一個好的同事關係,同樣一句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同樣一個意思,但是換句話說,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等一下培訓簡報裡面會提到這點,我再來做解說。

 092N107周哈里窗理論 2024.0508

09-2學習認識與瞭解自己的個性,透過自我反省慢慢來調整

一個人的個性是可以透過自我反省而慢慢調整的,如果個性比較直,有話直說, 但是別人聽了而受到傷害,我們寧可不要說,有話要說但不是我想說就說,如果別人也跟我們一樣有話直說、想說就說,那如果他聽了不高興,也直接講你怎麼樣怎麼樣,那是不是也會互相傷害?如果兩個人個性都很直,那可能就容易起衝突與矛盾。

 

所以我們要學習認識與瞭解自己的個性,可以慢慢做調整,這樣子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就會越來越融洽,自我修行的功夫要多學習,修行之前要修心,修心養性 ,原本是這樣急性子的個性,但是透過修行的功夫,我們的人品、品格將會越來越好,講話越來越柔軟,就比較不會得罪人,講話柔軟而不是講話帶刺,否則容易引起人際關係的緊張與不睦。

 

透過人生的經驗與歷練,只要願意省思與調整,將可以增進自己的個性更加有修為,人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動物不經大腦想怎樣就怎樣,而人是會思考的如果想要得到這個東西,透過學習與努力而得到,這就不是貪嗔癡,所以人生就是修行的過程。

 

透過學習與修行,修心養性會慢慢的讓你的人品性格越來越好,行為舉止待人接物越來越圓順,不是圓滑或狡猾奸詐,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言語方式來說明,那麼會有不同的效果。包含口氣聲調等,同樣的意思跟用不同的口氣表達,那對方的接受度也會不一樣的,這也是語言表達藝術的一環

 


 

[短片] 09修行是修心養性.調整自我N107

 

 

Submit a Comment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