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創解說「【平台禁術】Meta工程師洩密:用『AI替身』繞過演算法限流的暗黑手法」

寫文章:網創-「【平台禁術】Meta工程師洩密:用『AI替身』繞過演算法限流的暗黑手法」

網創 AI替身ai-generated-8815780_1280

【平台禁術】Meta工程師洩密:用『AI替身』繞過演算法限流的暗黑手法

隨著社群媒體平台的演算法變得越來越複雜,許多創作者發現自己的內容觸及率大幅下降。然而,最近一名Meta前工程師爆料了一種繞過限流機制的「暗黑手法」——透過『AI替身』來規避演算法的審查與限制。

演算法如何影響內容觸及?

Meta(Facebook與Instagram的母公司)等大型平台依賴演算法來決定哪些內容會被更多用戶看到。這些演算法根據內容的類型、互動率、歷史數據和平台政策來調整流量分配。然而,為了維護廣告收益與用戶體驗,這些平台也會對某些內容類型進行限流,例如過度商業化、違規行銷或爭議性話題。

『AI替身』是什麼?

根據這位前工程師的說法,一些內部人士發現可以利用AI技術來生成高度擬真的『替身帳號』,這些帳號能模仿真人行為,並以自然的方式與原創內容進行互動,以此突破演算法的流量限制。

這些AI替身的特點包括:

  1. 模仿真人行為:AI可以學習並複製真人的瀏覽、點讚、留言、分享等行為,使帳號看起來像是真實用戶。
  2. 自動分發內容:AI帳號可以根據特定策略自動轉發或評論某些內容,進一步提升內容的互動率。
  3. 規避機器人偵測:與傳統機器人不同,AI替身能夠模擬真實用戶的行為模式,讓平台難以識別並封鎖。

AI替身如何繞過限流?

  1. 提升內容互動率:AI替身可在短時間內提高內容的初始互動量,使演算法認為該內容受到真實用戶歡迎,進而推薦給更多人。
  2. 分散流量來源:透過多個AI帳號在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中推廣內容,減少演算法將其歸類為特定類型而限流的可能性。
  3. 製造『社群共鳴』:這些AI替身可以彼此互動,形成虛假的討論熱度,誘導更多真人用戶參與,從而進一步提升觸及率。

平台的應對策略

面對這種暗黑手法,Meta等平台已開始加強對異常行為的監測,例如:

  • 分析用戶行為模式:平台會透過大數據分析用戶行為是否異常,例如過於機械化的操作模式。
  • 強化帳號驗證機制:增加更多人工智慧驗證技術,如生物辨識、行為分析等,以確保用戶是真人。
  • 調整演算法權重:持續優化推薦機制,減少單一內容因突發互動量激增而獲得過多曝光的可能性。

結語

AI替身的崛起顯示了社群平台演算法與創作者之間的博弈仍在持續升級。雖然這種手法能短期內提升內容觸及,但一旦被平台識破,將可能面臨嚴重的懲罰,包括帳號封鎖、內容降權等。因此,創作者仍應專注於提供高品質內容,而非依賴這類暗黑技術來獲取流量。

在這場數位戰場上,演算法與內容創作者的對抗仍將持續,而AI技術的發展也將不斷改變這場博弈的規則。

網創解說「【平台禁術】Meta工程師洩密:用『AI替身』繞過演算法限流的暗黑手法」

https://youtube.com/shorts/AXURusFtxcM

 

Submit a Comment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